AI 写前端已经不是难题了,但 后端仍是 AI 应用落地的最大门槛。
无论是 Claude Code、Cursor 还是各种代码助手,AI 可以轻松生成漂亮的前端界面,也能自然语言描述业务逻辑,但到了后端部分——数据存储、鉴权、接口管理——要么需要开发者自己写,要么干脆省略不实现。结果很多“AI 自动生成的应用”都成了摆设:有界面、能交互,但没有真正的后端支撑。
就在这种背景下,我在交流群看到一个刚刚开源的项目:AipexBase。

它的定位很直接:中国首个开源 AI 原生 Backend-as-a-Service(后端即服务)平台。
一句话概括:让你在用 AI 写应用时,不用再写后端。
AipexBase 是什么
AipexBase 提供了完整的 AI 原生后端基础设施——数据存储、用户鉴权、第三方平台接入、上下文管理等都已经封装好。

开发者只需要通过前端 SDK 或 MCP 协议,就能一键调用后端能力。
也就是说,不管你是用 Cursor、Claude Code 还是其他 AI 编程环境,AipexBase 都能让 AI 生成的应用拥有“真实可用的后端”。
aipexbase使用示例视频:
普通 AI 生成的应用通常只能做到前端展示,但通过接入 AipexBase,系统具备了用户登录、球场信息管理、预约操作等完整的后端逻辑。
AI 在生成时甚至能自动为这些功能创建数据库,并在后台完成数据表持久化。
使用流程
整个流程很轻量,几步就能跑起来:
创建应用
部署好 AipexBase 后,可以在后台创建新应用,生成 API Key,后续配置 MCP 时会用到。

配置 MCP
在 Cursor 或其他 MCP 客户端中添加配置,例如:
{
"mcpServers": {
"aipexbase-mcp-server": {
"url": "http://你的域名或IP/mcp/sse?token=coding123"
}
}
}
小绿灯亮起就表示配置成功。

在 AI 编辑器中使用
之后,在 Cursor 内输入 /
唤起命令,即可通过自然语言对话让 AI 开发具备完整后端的应用。

数据会自动持久化保存,并在后台对应的应用中生成数据库结构。

从体验来看,整个过程没有传统后端部署那种“数据库 + API + 环境变量”的繁琐,AI 生成即可直接运行。
AipexBase 的三大亮点
真正的 AI 原生架构
AipexBase 从底层就为 AI 应用设计,原生支持 MCP 协议与 AI Coding 模式。
它统一了上下文与数据层,使得 AI 应用具备长期记忆和可追踪状态管理能力——这对于构建会“学习”的智能应用非常关键。
国产生态深度适配
与 Supabase 等国际平台不同,AipexBase 针对中国开发生态进行了深度适配。
它支持钉钉、飞书、微信等国内主流协同平台接入,同时兼容鸿蒙应用、小程序、WebView 容器。
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熟悉的生态中快速构建 AI 原生应用。
开源开放
AipexBase 已经在 Gitee 上开源(Github暂时还看不到),允许开发者自由定制与扩展能力。
项目地址:https://gitee.com/kuafuai/aipexbase/tree/main
使用手册:https://vvx03gck2p.feishu.cn/docx/LSsLdYZQfoAo3zxTkwrcJuGVnC3
结语
AipexBase 的出现很有意义,它让“AI 编程”不再停留在生成前端代码的层面,而是真正补齐了 AI 自动化开发链路中的最后一环。
对于正在探索 AI 编程的个人开发者来说,它降低了后端门槛,也让 AI 生成的应用更具可用性。
当然,它仍处在早期阶段,生态和稳定性还需要时间验证。但如果你和我一样,经常用 Cursor、Claude Code 等工具写应用,这类平台值得尽早关注和尝试。
AI 编程的未来,不仅是“写代码更快”,更是“让代码更完整”。
AipexBase 这样的国产开源项目,正是在把这件事往前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