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经理的新挑战:Vibe Coding成为产品经理进入AI时代的必修课》,也表达了我的观点,对于现在这个AI时代来说AI 编程不只是程序员的事,如何用 Vibe Coding 打开“产品经理 + 工程师”的新视角,今天来聊聊我为什么开始学习 Vibe Coding,过程中的方法论,以及有哪些入门工具值得推荐。
作为一名产品经理,我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分水岭上。过去,我总是在PRD(产品需求文档)中描绘理想的产品形态,然后等待开发团队的排期;现在,我可以在一个下午就将脑海中的想法变成可运行的产品原型。这不是科幻小说,而是AI编程(Vibe Coding)带来的现实变化。
另外推荐我最近用AI开发小程序的小课,里面分享了我从0到1落地了一个小程序:
我用CodeBuddy开发了一个爆款小程序“育儿补贴计算器”
为什么产品经理要开始Vibe Coding?
在产品管理的日常工作中,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:有了绝妙的产品想法,却需要等待数周甚至数月才能看到第一个可用的版本。而现在,AI编程正在重新定义"门槛"这个概念。就像汽车驾驶从专业司机的特权变成了基本生活技能一样,编程能力也在经历类似的普及化过程。
纳瓦尔·拉维坎特曾说过,代码(Code)和媒体(Media)是新时代最强大的两个杠杆。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天生具备发现用户需求的敏感度,而AI编程能力让我们拥有了将这些洞察直接转化为产品的能力。这就像保罗·格雷厄姆的"修门"隐喻所说的那样:互联网世界到处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("漏风的墙"),而掌握AI编程的产品经理,就能成为那个既能发现问题又能亲手解决问题的"木匠"。
入门路径:
在探索AI编程的过程中,我发现初学者通常会面临两种观点的分歧,但最终都会汇聚到一个统一的实践理念上。
基础派的声音:建议先学习编程基础概念,理解数据库、前端后端的区别,这样才不会只做些简单的展示页面。
项目驱动派的声音:直接从解决自己的真实需求开始,在实际项目中"倒着学",遇到不懂的概念时立即向AI求教。
经过几个月的实践,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"干就是学"。不要等到完全理解了MVC架构再开始写第一行代码,而是立即着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。我的第一个AI编程项目就是为团队做了一个简单的需求池管理工具,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前端布局、数据存储、用户交互等概念。
从个人痛点开始是我强烈推荐的策略。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小痛点:重复性的数据整理、简单的内容管理、团队协作工具的不足等。这些都是绝佳的练手项目,因为你清楚地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,也能立即验证解决方案的效果。
工具推荐:
在工具选择上,我的建议是从简单开始,逐步升级。以下是我实际使用过并推荐的工具:
Web应用快速开发:bolt.new
bolt.new是一个AI驱动的全栈Web开发代理,让你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构建、运行、编辑和部署完整的应用程序,无需本地设置。截至2025年2月,bolt.new已实现4000万美元的年经常性收益,平均客户每月消费约20美元。
对于产品经理来说,bolt.new最大的价值在于快速验证想法。你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产品功能,几分钟内就能看到可用的原型。我用它做过团队的简单投票工具、用户反馈收集页面等,效果出人意料地好。
浏览器脚本开发:油猴(Tampermonkey)
这是我认为最被低估的AI编程入门工具。油猴脚本让你可以在任何网页上注入自定义代码,改善使用体验。我曾经写过一个脚本,自动整理Jira中的需求数据并生成周报,每周为我节省了2小时的重复工作。
专业项目开发:Cursor、Claude Code、Augment
对于更复杂的项目,我推荐使用专业的AI编程工具:
Cursor:提供免费个人版、专业版和企业版,Pro版本月费20美元,特别适合小规模项目的信用制系统
Claude Code:基于Claude Pro计划,月费17美元,包含对Claude Opus 4、Sonnet 4和Haiku 3.5的访问,每月约6480-6696条消息限制
Augment:以其上下文掌握能力和固定价格模式著称,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Node.js项目
还有我之前分享的多款最新推出的AI编程IDE:
谁会成为下一个Cursor的平替,盘点 8 款可用 Claude 4 的AI编程工具
核心AI模型选择
在我的实践中,Claude系列模型(特别是3.7及后续版本)在代码生成方面表现最为出色。它不仅能理解复杂的产品需求,还能生成结构清晰、注释完善的代码。
挑战与反思:
在几个月的AI编程实践中,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,这些经验值得分享:
AI的精度限制:AI在处理一些精细化需求时还有局限,比如生成复杂的SVG图形、处理特定的UI细节等。我曾经花了一整个下午试图让Claude生成一个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图表,最终还是需要手动调整。
测试变得更加重要:AI让写代码变得容易,但调试和测试变得更加关键。由于你可能不完全理解生成的每一行代码,系统性的测试就变得不可或缺。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:每完成一个功能模块,就立即进行多场景测试。
角色边界的模糊化:我发现自己正在成为"产品经理+程序员"的复合体。我既要保持对用户需求的敏感,又要具备将想法转化为代码的能力。这种角色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从想法到产品:
学习AI编程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程序员,而是创造价值。我建议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尝试完成这样一个循环:
发现问题→快速原型→用户验证→迭代优化→产品化。

我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是一个简单的团队日报工具。从发现问题到第一个用户付费,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周时间。虽然金额不大(第一个月收入200元),但这种正向反馈给了我巨大的动力继续深入学习。
最重要的建议:不要追求完美,而要追求完成。你的第一个产品一定不完美,但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,比无限期地优化一个概念要有价值得多。
写在最后:拥抱变化,创造价值
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。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从想法的描述者变成价值的创造者。AI编程不是要让我们变成程序员,而是要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产品经理——既能洞察需求,又能快速验证想法的产品经理。
如果你也是一名产品经理,正在犹豫是否要学习AI编程,我的建议是:现在就开始。不需要等到完美的时机,不需要制定完美的学习计划,找到一个你想解决的小问题,打开Claude或者bolt.new,开始你的第一行代码。
我相信,在 AI 的加持下,未来的产品人,一定是能一边发现问题,一边动手解决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