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6 版本。作为一个深度用户,这次更新的几个新功能,的确能解决我日常开发里遇到的一些痛点,特别是自定义命令和总结功能,让我觉得 AI 编程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下面我结合官方更新点和自己的使用体验,来聊聊几个点
更新重点
1. 自定义斜杠命令:把常用操作模板化
这次 Cursor 加入了 自定义 Slash Commands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你可以把常用的 Prompt 保存成命令,存放在 .cursor/commands/[command].md
文件里,然后直接输入 /
调出来。

我测试了一下,把几个场景都写成了命令:
-
一键运行 Linter
-
自动修复编译错误
-
生成 PR 描述并按规范提交
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团队协作,别人也能直接用你的命令,不用重复写 Prompt,效率非常高。感觉这已经有点「Prompt 包管理」的味道了。
2. 手动总结:不再担心上下文溢出
之前 Cursor 在长对话时会自动做总结,避免上下文爆掉。现在它加了一个 /summarize
命令,可以在任意时刻手动触发总结。

这个小改动对我来说非常实用:
-
遇到长会话时,不想新开聊天,就可以直接用
/summarize
清理上下文 -
总结后的内容更紧凑,后续 Agent 的响应也更精准
对于经常写复杂功能、要和 AI 保持长时间上下文的用户,这绝对是一个生产力增强点。
3. MCP Resources 支持:让 AI 直接读懂上下文
这点是我觉得 未来潜力最大的更新。

Cursor 现在支持 MCP Resources,也就是服务器能直接把一些上下文数据共享给语言模型,比如:
-
文件内容
-
数据库 Schema
-
应用的业务信息
而且 Cursor 现在支持 变量插值,可以在配置 MCP Server 时使用环境变量,这让配置更灵活。
4. Agent 终端全面升级:更稳定的命令执行
这次的 Agent Terminal 改进幅度很大:
-
解决了命令卡死、不退出的问题
-
SSH 操作更流畅
-
UI 更顺滑
-
需要人工确认时还能发系统通知
之前我确实遇到过终端卡死的情况,很影响体验。
这次升级后感觉顺畅了不少,特别是在跑自动化脚本的时候,AI 直接帮我执行并返回结果,整体更像一个「远程协作开发伙伴」。
小版本更新
大版本发布后,Cursor 官方基本上是 “一周多次小迭代”,主要围绕 Git、终端、MCP、性能优化 持续修复:
-
1.6.1:修复 Git 相关问题
-
1.6.2:改进终端稳定性
-
1.6.3:修复 Shell 环境问题
-
1.6.4:修复 CLI 参数解析问题
-
1.6.5:性能优化
-
1.6.6:修复终端渲染问题
-
1.6.7:增强 Git diff 解析
-
1.6.8:提升 Shell 命令可靠性
-
1.6.9:修复 MCP Server 连接问题
-
1.6.10:进一步性能优化
-
1.6.11:修复 Git 分支切换问题
-
1.6.12:通用 bug 修复与稳定性改进
-
1.6.13 - 1.6.23:持续修复终端相关问题
-
1.6.24:支持 gpt-5-codex(这个是大升级)
-
1.6.25:改进 MCP 管理工具
-
1.6.26:总结功能与扩展能力增强
从这个节奏可以看出,Cursor 团队在 快速打磨底层体验。尤其是终端和 Git 的修复跨度很长(13~23 版本几乎全是终端),这也侧面证明他们在「让 AI 真的能帮你跑命令」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。
我的感受
Cursor 1.6 的更新虽然不算「炫酷」,但每一个都精准命中痛点:
-
自定义命令 → 提升复用与团队协作
-
手动总结 → 保证上下文持续可用
-
MCP 资源支持 → 让 AI 真正理解项目上下文
-
终端升级 → 解决了稳定性大问题
整体来说,这是一次面向专业用户的深度打磨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