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mini 全面植入到 Chrome,并且一口气推了 10 项 AI 能力。

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尝试各种 AI 工具的产品经理,我想聊聊:Chrome 变成 AI 浏览器后,它到底好用吗?对很多基于Chrome 内核开发的浏览器又意味着什么?
Gemini in Chrome
这次更新让我直观感受到:Chrome 不只是帮你搜,而是开始帮你做。

几个亮点:
跨标签页的全局理解
你可以同时开着机票、酒店、攻略网页,然后一句话让 Gemini 自动整合行程。以前要切来切去,现在浏览器直接成了上下文中心。

AI 模式,入驻地址栏
以前地址栏是搜索框,现在可以直接切换到 AI 模式。
比如输入“给我分析一下最近 AI Agent 技术的发展趋势”,侧边栏就能给你一份简要的 AI 报告,不用离开页面。搜索瞬间变成“对话”。

安全升级 借助本地的 Gemini Nano 模型,Chrome 能识别诈骗页面,还能在 Spotify、Duolingo 这类网站上一键自动改密码。以前需要插件,现在是内置功能。
体验优化
-
从历史记录里快速找回网页
-
页面自动总结,快速 QA
-
和 YouTube、Maps、Calendar 等谷歌应用深度融合
听起来是不是很强?但我在真实体验时,发现还是有点割裂: 有时候正常登录看不到新功能,反而在无痕模式下突然冒出来;想去 Search Labs 打开,却提示账户不支持。整体感觉,Gemini 在 Chrome 里更像“外挂”而不是“原生”。
浏览器有了Agent?
很多人会问:既然谷歌把 AI 整合进浏览器了,那 Fellou、dia 这种创业公司是不是要凉了?
我倒觉得未必。
原因很简单:Chrome 的基因,还是 Browser,而不是 Agent。
Chrome 的底层是二十年前的 Webkit 内核,一直靠扩展生态撑起来。现在加 AI,更像是在旧地基上拼命加盖新楼。再加上谷歌广告业务的束缚,想做出丝滑的 AI 原生体验,几乎不可能。
这,反而给了创业公司机会。
Agentic Browser
以 Fellou 为例,它不是在浏览器里塞一个 AI 助手,而是从第一天就把自己定义为 Agentic Browser(行动型浏览器)。
它的优势很明显:
可以在虚拟化的影子空间里并行处理任务,比如一边分析竞品,一边整理用户反馈,一边写 PRD 草稿,互不干扰。效率直接提升数倍。
用户还能把自己的高效工作流分享出来,逐渐形成一个开放的智能体生态。
这种 从基因层面就是 Agent 的产品,才是真正的差异化方向。
我的总结
Chrome + Gemini,确实把浏览器从“工具”往“助手”方向推了一大步,但更多像是 AI 插件的官方版,还没真正触及交互方式的底层。
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机会反而更明确了:
不要去和谷歌拼浏览器,而是 在“Agent”这条路上走得更彻底。
Chrome 依然会是巨头的广告流量入口,而新一代 Agent 浏览器,才可能是未来生产力的入口。
从体验角度看,Gemini in Chrome 很酷,但离“颠覆”还有距离。作为用户,我会继续用它,但我更期待看到 Fellou 们能跑出新的可能。
体验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