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+年产品经理聊聊产品、测测产品,产品人交流学习成长平台,按 Ctrl+D 收藏我们
关于我 留言板 小程序 标签云

苏米客

  • 首页
  • AIGC
    • AI最新动态
    • AI学习教程
    • AI工具集合
    • AI产品百科
    • AI编程开发
    • AI提示词
    • AI开源项目
  • Axure
    • Axure动态
    • Axure教程
  • 产品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产品设计
    • 苏米杂谈
  • 资源
    • 产品UI组件库
    • 开源图标库
    • 中后台框架
  • 书单
    • AI书籍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UI视觉
    • 产品研究
    • 其他类型
  • 下载
    • Axure组件
    • Axure原型
    • 文档报告
    • 素材资源
  • 登录
  • 首页
  • AIGC
    • AI最新动态
    • AI学习教程
    • AI工具集合
    • AI产品百科
    • AI编程开发
    • AI提示词
    • AI开源项目
  • Axure
    • Axure动态
    • Axure教程
  • 产品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产品设计
    • 苏米杂谈
  • 资源
    • 产品UI组件库
    • 开源图标库
    • 中后台框架
  • 书单
    • AI书籍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UI视觉
    • 产品研究
    • 其他类型
  • 下载
    • Axure组件
    • Axure原型
    • 文档报告
    • 素材资源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AI开源项目

SpecKit:从想法到代码只需5步?这个开源框架把规范驱动开发变成了现实

4小时前 AI开源项目 108 0

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在AI产品圈的产品经理,我几乎每天都在体验各种AI开发工具。

最近GitHub上新开源的SpecKit引起了我的注意,上线不到一周就收获了大量关注。

不同于市面上那些"一键生成代码"的AI工具,SpecKit提出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在让AI写代码之前,我们是否应该先让AI帮我们想清楚要做什么?

这就是SpecKit倡导的"Spec-Driven Development"(规范驱动开发)理念。

它颠覆了传统的开发模式过去我们写完代码就扔掉规范文档,现在规范本身就能直接生成可执行的实现。

听起来有点激进?但结合AI的能力后,这套方法论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效率提升。

重新定义开发流程的六步工作法

SpecKit的精髓在于将整个开发过程拆解为六个渐进式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产出物和斜杠命令支持:

1. Constitution(立宪阶段)

命令: /constitution

这一步是确立项目的基本原则和不可妥协的底线。以一个照片管理应用为例,你可以这样设定Constitution:

/constitution Create principles focused on code quality, 
testing standards, user experience consistency,
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

系统会自动生成constitution.md文档,包含:

  • 代码质量标准:清晰易读优先,避免过度优化

  • 测试规范:单元测试覆盖率要求

  • 用户体验原则:响应时间、交互流畅度等指标

  • 性能要求:启动时间、内存占用等硬性指标

这些原则会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,成为所有AI生成代码的判断标准。

2. Specify(需求明确阶段)

命令: /specify

这个阶段专注于描述要做什么和为什么做,而不涉及技术选型。比如:

/specify Build an application that can help me organize 
my photos in separate photo albums. Albums are grouped
by date and can be re-organized by dragging and dropping
on the main page. Albums are never in other nested albums.
Within each album, photos are previewed in a tile-like interface.

系统会自动生成结构化的spec.md文档,包含:

  • 用户故事和使用场景

  • 核心功能需求清单

  • 交互设计要点

  • 数据模型概览

重点是,这份规范文档不是一次性产物,而是可执行的规范——后续所有实现都会基于它生成。

3. Clarify(需求澄清阶段)

命令: /clarify

这是SpecKit的一个独特设计。在正式制定技术方案前,系统会主动识别需求中的模糊点并提出问题。比如:

  • 照片导入方式是拖拽还是选择文件?

  • 是否需要支持批量操作?

  • 删除相册时照片如何处理?

通过这个阶段的交互,可以显著降低后期返工概率。如果你确认需求已经足够清晰,也可以明确跳过这一步。

4. Plan(方案设计阶段)

命令: /plan

有了明确的需求后,在这个阶段提供你的技术偏好:

/plan The application uses Vite with minimal number 
of libraries. Use vanilla HTML, CSS, and JavaScript
as much as possible. Images are not uploaded anywhere
and metadata is stored in a local SQLite database.

系统会生成plan.md,包含:

  • 技术栈选择:框架、库、工具链

  • 架构设计:模块划分、数据流设计

  • 存储方案:数据库选型、文件组织结构

  • 部署策略:构建流程、环境配置

5. Tasks(任务拆解阶段)

命令: /tasks

这是最令我惊喜的功能。基于前面的spec和plan,系统自动生成详细的任务列表:

/tasks

实测中,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会拆解出40-50个具体任务,包括:

  • 基础建设:项目结构搭建、依赖配置、环境设置

  • 核心开发:数据模型、服务层、视图组件

  • 进阶功能:交互优化、性能调优

  • 质量保证:测试覆盖、错误处理

每个任务都有清晰的描述和验收标准,开发过程就像RPG游戏打怪升级一样有成就感。

6. Analyze(一致性分析)

命令: /analyze

在正式编码前,SpecKit会进行跨文档的一致性检查:

  • Spec与Plan是否匹配?

  • Tasks是否覆盖所有需求?

  • 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的设计决策?

这个阶段相当于自动化的技术评审,能在早期发现潜在问题。

7. Implement(执行实现阶段):多AI协作编码

命令: /implement

最后一步是实际编写代码:

/implement

SpecKit会按照任务清单逐一实现,最终交付完整可运行的应用。

核心亮点

支持10+主流AI编程助手

SpecKit最大的亮点是AI Agent无关性。你可以在这些工具间无缝切换:

AI Agent支持状态特点
Claude Code✅ 完全支持擅长架构设计和复杂逻辑
GitHub Copilot✅ 完全支持微软官方,集成度最高
Cursor✅ 完全支持交互便捷,适合快速迭代
Windsurf✅ 完全支持新兴工具,性能优秀
Qwen Code✅ 完全支持国产AI,中文理解能力强
Gemini CLI✅ 完全支持Google出品,多模态能力强
opencode✅ 完全支持开源友好
Kilo Code✅ 完全支持轻量级方案
Auggie CLI✅ 完全支持企业级支持
Roo Code✅ 完全支持协作开发优化
Codex CLI⚠️ 部分支持不支持自定义斜杠命令参数

实测中我发现,如果对某个AI生成的代码不满意,可以基于相同的spec切换到另一个AI重新实现。比如我用Claude Code生成初版架构后,切换到Cursor优化界面交互,最终应用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都显著提升。

技术栈无关性

SpecKit的另一个哲学是技术中立。同一份spec可以生成:

  • 前端:React/Vue/Svelte/原生JS

  • 后端:Node.js/Python/Go/Rust

  • 移动端:React Native/Flutter/SwiftUI

  • 桌面端:Electron/Tauri/原生开发

这验证了一个重要假设:好的规范是技术无关的,应该专注于"要解决什么问题"而非"用什么技术解决"。

快速上手

方式一:持久化安装(推荐)

使用uv工具一次性安装:

uv tool install specify-cli --from git+https://github.com/github/spec-kit.git

安装后直接使用:
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claude
specify check  # 检查系统环境

优势:

  • 工具持久化,无需重复安装

  • 自动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

  • 支持uv tool list/upgrade/uninstall统一管理

方式二:一次性使用

如果只是临时尝试:

uvx --from git+https://github.com/github/spec-kit.git specify init my-project

初始化项目的常见场景

# 基础初始化
specify init my-project
​
# 指定AI助手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cursor
​
# 在当前目录初始化
specify init . --ai copilot
# 或使用 --here 标志
specify init --here --ai copilot
​
# 强制合并到非空目录(跳过确认)
specify init . --force --ai copilot
​
# 使用PowerShell脚本(Windows/跨平台)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copilot --script ps
​
# 跳过Git初始化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gemini --no-git
​
# 启用调试输出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claude --debug
​
# 使用GitHub Token(适合企业环境)
specify init my-project --ai claude --github-token ghp_your_token_here

实战效果

让我用一个真实案例展示完整流程——开发一个照片管理应用:

# 1. 初始化项目
specify init photo-manager --ai cursor
​
# 2. 建立项目原则
/constitution Focus on fast performance, intuitive UX,
and maintainable code
​
# 3. 定义需求
/specify Build a photo album manager with drag-drop
organization, date-based grouping, and tile preview
​
# 4. 澄清细节(可选)
/clarify  # 系统会提出关键问题
​
# 5. 制定技术方案
/plan Use Vite + vanilla JS, SQLite for metadata,
local storage for images
​
# 6. 生成任务列表
/tasks
​
# 7. 质量检查
/analyze
​
# 8. 执行实现
/implement

整个过程中,我只需要提供初始想法和关键决策,剩下的结构化工作都由SpecKit完成。

更关键的是,这些文档不是一次性产物,而是可以持续迭代的"项目知识库"。

适用场景分析

根据我的使用体验,SpecKit在以下场景特别有价值:

强烈推荐:

  • 0-to-1新项目(Greenfield):从零开始需要完整规划

  • 大型功能开发:涉及多模块协作,需要明确接口

  • 团队协作项目:多人参与,需要统一认知和可传承的文档

  • 并行技术探索:同一需求尝试多种技术栈实现

  • 遗留系统改造(Brownfield):为老项目添加新功能或现代化升级

不太适合:

  • 快速原型验证:完整的spec流程会增加前期时间成本

  • 小型bug修复:过于正式,杀鸡用牛刀

  • 简单脚本编写:一次性工具类代码,直接用AI生成更快

实验性支持:

  • 企业级约束场景:支持特定云服务商、技术栈、合规要求

  • 创意探索:并行实现多种UX方案,快速对比效果

  • 用户分层开发:从vibe-coding到AI-native,适配不同开发风格

类似项目对比

如果你对规范驱动开发感兴趣,也可以关注这些项目:

项目定位与SpecKit的区别

Aider代码级AI协作专注于代码编辑,与SpecKit形成互补

SweepIssue→PR自动化GitHub原生集成,侧重CI/CD流程

Copilot Workspace官方AI开发环境理念类似但更封闭,仅支持GitHub Copilot

Cursor Composer多文件编辑强于代码生成,弱于规范管理

SpecKit的独特价值在于:它是一个开放的流程框架,而非绑定特定AI或技术栈的工具。

核心理念

SpecKit背后的哲学非常值得玩味:

几十年来,代码一直是王者——规范只是搭建后就丢弃的脚手架。Spec-Driven Development改变了这一点:规范变得可执行,直接生成可工作的实现,而非仅仅指导实现。

这种转变带来三个关键价值:

意图驱动开发:先定义"做什么"再考虑"怎么做",避免过早陷入技术细节

多步骤精炼:不再是"一次prompt生成全部代码",而是逐步细化的结构化流程

充分利用AI能力:让AI在最擅长的领域(理解需求、生成规范)发挥价值

使用建议

经过两周的深度体验,我总结了几个实用技巧:

最佳实践:

  1. Constitution要具体:不要写"代码要好",而要写"函数不超过50行,注释覆盖率>30%"

  2. Spec要讲故事:用用户视角描述场景,而非直接列功能点

  3. Plan要留白:给AI一定发挥空间,过度细节化反而限制创造力

  4. 多尝试AI切换:不同AI的strengths不同,Claude擅长架构,Cursor擅长交互

避坑指南:

  1. 非Git项目需设置环境变量:SPECIFY_FEATURE=001-photo-albums指定工作目录

  2. Codex CLI限制:不支持自定义命令参数,功能受限

  3. 首次使用建议:从小项目开始,熟悉流程后再上大项目

系统要求与环境配置

在使用前,请确保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操作系统:Linux/macOS或Windows WSL2

  • 包管理器:uv(Python包管理工具)

  • Python版本:3.11或更高

  • 版本控制:Git

  • AI Agent:至少安装一个支持的AI编程助手

检查环境是否就绪:

specify check

系统会自动检测已安装的AI工具和必要依赖。

写在最后

作为一个看过太多"AI开发工具"来了又走的产品经理,我对SpecKit的印象是:它没有试图取代开发者,而是给开发者提供了一套更科学的思考方法。

在AI编程工具越来越"智能"的今天,SpecKit反而回归本质——先想清楚要做什么,再高效地去实现。这种"慢即是快"的哲学,配合多AI协作和技术中立的设计,让它成为了一个真正适合企业级开发的工具。

如果你正在寻找更结构化的开发方式,或者团队协作中经常出现"需求理解不一致"的问题,不妨试试这个刚在GitHub开源的SpecKit。它可能不会让你的开发速度提升10倍,但一定能让你的开发过程更清晰、更可控、更可传承。

项目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github/spec-kit
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本站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;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SpecKit:从想法到代码只需5步?这个开源框架把规范驱动开发变成了现实
#SpecKit 
收藏 1
OpenAI发布AgentKit:让开发者构建、部署和优化AI Agent的过程变得超级顺滑。
我把KISS复盘法交给AI,它变成了我的思维教练
推荐阅读
  • Bytebot:开源AI桌面代理(Desktop Agent),给AI配一台自己的电脑
  • 告别 git stash!VibeTree 让你一仓多分身,还能并行跑 Claude Code、Codex、Cursor CLI、aider 等多 AI Agent
  • Open Notebook:不想把研究资料交给 Google?试试这款 NotebookLM 的开源平替
  • DocsGPT:给文档接入大模型秒变智能问答神器,让你告别翻文档的痛苦
  • NoteGen:跨平台 Markdown AI 笔记工具,全能记录与写作助手
评论 (0)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分类精选
WeKnora:终于等到了腾讯ima的开源知识库框架,用 API 轻松打造本地智能文档检索
2557 1月前
iFlow CLI:让命令行终端不止于编程的AI效率开源神器
1992 1月前
FlyCut Caption:本地化开源智能视频多语言字幕识别与编辑工具
1681 2周前
PandaWiki:手把手教你用这款开源神器,3分钟搭建你的专属AI知识库!
1651 2月前
Bytebot:开源AI桌面代理(Desktop Agent),给AI配一台自己的电脑
1551 3周前
京东JoyAgent悄悄开源,企业级AI Agent智能体门槛大大降低(附本地部署攻略)
1412 2月前
MCPStore: 可视化MCP服务开源管理平台,轻松为你的Agent添加MCP能力
1391 2周前
NeuTTS Air:首个可离线运行的"拟人语音克隆”TTS模型
1335 4天前
awesome-nano-banana:AI图像创作灵感库,Nano Banana提示词与生成案例合集
1325 1月前
VoxCPM:开源声音克隆TTS神器,0.5B 逼真的语音克隆
1312 3周前

文章目录

关注「苏米客」公众号

订阅推送更及时,手机查看更方便
分类排行
1 SpecKit:从想法到代码只需5步?这个开源框架把规范驱动开发变成了现实
2 Fogsight (雾象):一句话自动生成任何科普动画
3 ChopperBot:开源自动化剪辑机器人,能自己赚钱的AI工具
4 AiNiee:开源AI翻译工具,完美解决游戏、小说、字幕、文档的批量翻译
5 Leon:开源AI助手,离线运行、语音对话、隐私无忧
6 FlowGram:字节开源的AI 工作流神器,拖拽即可搭出自动化系统
7 就要创作:从提示词到创作团队,开源 AI 网文写作平台
8 NeuTTS Air:首个可离线运行的"拟人语音克隆”TTS模型
9 FlyCut Caption:本地化开源智能视频多语言字幕识别与编辑工具
10 MCPStore: 可视化MCP服务开源管理平台,轻松为你的Agent添加MCP能力
©2015-2024 苏米客XMSUMI 版权所有 · WWW.XMSUMI.COM 闽ICP备14005900号-6
程序库 免费影视APP 花式玩客 免费字体下载 产品经理导航 Axure RP 10 免费Axure模板 Axure原型设计 Axure元件库下载 申请友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