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一直在体验各类AI产品的产品经理,我见过太多开发者在构建AI Agent时面临的困境:要么得上手n8n、Langchain这样功能强大但学习曲线陡峭的工具,要么就得自己一个个API串联起来。这个过程不仅耗时,而且对技术背景要求不低,成本也不便宜。
而AgentKit的出现,感觉像是OpenAI在说:"我们来帮你把这个流程变得简单点。" 让我分享一下这几天用下来的真实感受。
AgentKit到底是什么?
简单说,AgentKit是一个模块化的工具包,专门用来设计、部署和优化AI Agent。它的核心理念其实很直白——在OpenAI自己的生态里完成整个workflow,不用再跨越多个平台和工具。

这套工具有三个核心组件,我觉得很值得关注:
Agent Builder 是一个可视化的工作流画布。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拖拽节点,组合Agent、工具和逻辑,整个过程就像在做一个流程图。我特别喜欢它的版本管理功能——多个Agent之间的协作和迭代变得直观多了。
Connector Registry 解决的是一个老大难问题——Agent怎么连接到外部数据源。它集中管理了Google Drive、Microsoft Teams、SharePoint等常用服务的连接器,省去了我们重复对接的麻烦。我听说Canva的团队用这个功能,不到一小时就搞定了一个支持Agent,省了两周的工作量,这个效率提升还是挺夸张的。
ChatKit 则是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。Agent做好了,怎么让用户用上它?ChatKit提供了一个开箱即用的可定制chat UI,处理streaming和交互的复杂问题,我看了一下界面设计——现代、响应式、动画也很赞,定制化程度超高。
我是怎么上手的
登录OpenAI平台后,在侧边栏找到Agents部分,创建organization,然后就能看到Agent Builder的工作界面。一开始我有点不适应,后来发现dashboard上有不少模板可以参考,直接降低了上手难度。
我试了其中的"Data Enrichment"模板——一个可以研究公司信息并生成总结分析的Agent。整个过程下来,我对这个工具的设计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Agent Builder的工作原理
这个工具基于节点系统。你在左侧选择工具、逻辑或数据元素,拖到工作区,然后连接它们。核心节点包括三大类:
Core nodes 是基础设施。每个workflow都从start node开始,然后是agent节点处理实际的任务逻辑。
Tool nodes 让你给Agent装备各种能力。可以是web search、数据库查询,或者连接特定的APIs。在我试的这个例子里,就用了web search来研究公司信息。
Logic nodes 是流程控制。你可以根据条件判断循环、在关键步骤加入用户确认,或者实现更复杂的业务逻辑。
以公司研究这个workflow为例,我看到它有三个关键节点:
Start node定义了输入——用户的查询文本。Web search agent接收这个输入,根据指令从网上抓取相关信息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LLM的选择,我用的是GPT-4 Mini来做推理和决策,它足够聪明又不会过度消耗token。
Summarize agent则是把前面搜集到的原始数据整理成结构化的摘要。这一步我建议用GPT-4或更高版本,最终的输出质量会好很多。
实际效果怎么样
当我点击Preview按钮测试时,整个过程变得非常直观。我输入"Analyze NVIDIA",系统逐步展示了每个节点的处理过程,最终返回了结构化的JSON数据——包括公司基本信息、行业分类、规模、官网、详细描述,甚至连成立年份都有。
看着这份数据从搜索、提取、到最终整理的全过程,我反而觉得有点感慨——以前这样的需求,我得写多少行代码才能实现啊。
发布和集成
确认workflow没问题后,点Publish就能生成一个可用的API接口。背后的机制其实很简单——你会得到一个Workflow ID,然后通过ChatKit或直接从后端调用它。
OpenAI还提供了代码示例,展示如何用服务端代码生成ChatKit的session token。这意味着你可以很轻松地把Agent集成到自己的应用里,前端使用chatkit-js库就能处理聊天界面。
和现有工具的对比
坦白说,从功能完整度和灵活性来看,n8n或Langchain这样的工具目前还是更强大的。它们功能更丰富,能处理更复杂的自动化场景,而且都是开源的。不少人会说OpenAI的版本只是"追赶者"。
但我不这么看。我觉得AgentKit的价值不在于替代,而在于提供选择。现在你可以在OpenAI的生态里直接创建和部署Agent,不需要额外的设置或订阅来使用这些模型。从成本和学习曲线来看,这对很多开发者确实是个game changer。
而且,能在一个平台上完整地做从设计到部署的全流程,这种一体化的体验本身就很有吸引力。
最后的想法
我还在继续深入体验AgentKit的各个功能和可能性,但目前的感受是——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开始。我特别期待尝试ChatKit集成到自己的产品里,看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。
AgentKit目前ChatKit已向所有开发者开放,Agent Builder还在beta阶段。所有工具都包含在标准的API定价里,这点我很欣赏——没有额外的隐性成本。
如果你也在考虑构建AI Agent,不妨先试试AgentKit。它可能不会是最强大的选择,但它确实是目前最"舒服"的开发体验。
官方介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