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正在学习和实践 AI 的产品经理,我今年把主力工作和副业项目都尽量交给 AI 编程工具来协助。
从“能不能跑起来”到“能不能长期用”,我逐步形成一个核心观点:工具选型不只看功能,还要看适配人群、技术门槛、生态与团队的可靠性。

下面是我对 2025 年热门 AI 编程工具的一次整理和体验总结,按照 S~D 四个档位给出定位、亮点与注意点,并补充我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感受。
快速结论(分档与使用要点)
S 档:闭眼选
Cursor(定位:纯程序员编辑器,需会命令行)
核心功能:代码补全、重构、调试、代理模式(Plan Mode),可一次完成读文件 → 改代码 → 跑测试。
优势:社区教程最多,插件生态大,支持 Claude Sonnet 模型,代理能力强。
限制:对非技术用户不友好,需理解代码结构与项目组织。
A 档:强烈考虑
v0(Vercel 出品)(定位:不会代码也能做网页)
核心功能:前端生成、组件复用、模板市场,深度绑定 Vercel,域名与数据库托管流程顺畅。
优势:对非技术用户友好,适合快速原型与上线。
限制:后端集成更多依赖第三方,灵活性低于 Cursor;深度绑定 Vercel,换后端需要额外导出与适配。
Codex(OpenAI)(定位:网页版对话式生成代码)
核心功能:可在网页端直接生成/修改代码,支持大上下文粘贴与迭代;也被 Cursor 等平台集成。
优势:模型迭代快,生态与关注度高。
限制:自动化与代理能力仍弱于 Cursor;部分场景下不如 Claude Code 的细致度。
Claude Code(Anthropic)(定位:开发者向 AI 编程工具)
核心功能:文件读写、代码生成与调试,基于 Claude Sonnet 4.5。
优势:模型能力强,适合复杂代码理解与生成。
限制:近期性能有波动,代理能力弱于 Cursor,更新频率偏低。
B 档:够用,看场景
Lovable(定位:为完全不会后端的人做 SaaS 原型)
核心功能:一键生成前后端,自动集成 Supabase,拖拽+提示词可出管理后台与支付页。
优势:上手极快,适合非技术用户。
限制:后端选择受限、扩展性一般、稳定性不如 v0。
Bolt(定位:零配置全栈原型)
核心功能:一键生成前后台,支持 Supabase、Stripe 等。
优势:界面友好,适合快速原型。
限制:模板与社区相对少,复杂需求易卡住。
Replit(定位:在线 IDE + 云端运行环境)
核心功能:AI 编程助手与代理模式,15 分钟自动把项目跑通;多人协作、在线运行、多语言支持。
优势:教学与实验友好,适合快速试验。
限制:国内访问偶尔慢;商业项目需考虑运行时长成本;AI 能力弱于 Cursor。
Chef(Convex)(定位:用于展示 Convex 作为 AI 编程后端的能力)
核心功能:实时数据库与订阅机制完善,后端集成体验好。
优势:后端能力强,便于理解实时与事件驱动。
限制:偏展示用途,非商业化产品,功能面有限。
移动端三件套:Rork / VibeCode App / Anything(定位:一句话生成原生 App)
核心功能:基于 Expo,一次打包 iOS/Android;内置广告、内购、推送模板。
优势:专注移动端,上线路径清晰。
限制:生态尚新,稳定性一般,错误信息排查比网页工具更难。
D 档:先观望
Windsurf
说明:技术能力曾在 B~A 区间,但创始人“跑路”、被收购后的团队稳定性存疑。
建议:谨慎投入,避免作为主力工具押注。
我在真实项目中的使用体验
用 Cursor 做过一次 Django 微服务的重构与测试回归。Plan Mode 能把“读→改→测”的链路串起来,减少我在 IDE 和终端间来回切换的时间,但前提是我已经把项目结构梳理清楚。
在一个营销落地页项目里,我让非技术同事用 v0 组件拼装,90 分钟就有可上线页面。后端我们另接自家的 API,导出时需要额外一步处理配置。
Codex 适合我在浏览器里做“边问边改”的小片段开发,比如批量重写脚本;如果要做跨文件的改动,还是会回到 Cursor。
Lovable 与 Bolt 更像是“把样子先做出来”的工具,演示后台很快就有,但当需要自定义权限或复杂数据结构时,我一般会迁移到 v0 或直接写代码。
给新人做训练营时,我常用 Replit,因为“开浏览器就能跑”。但一到需要稳定运行的商用场景,成本与延迟会让我更偏向本地或自建环境。
移动端我试过 VibeCode App 做订阅类 Demo,上手快,但打包环节的错误排查成本略高,需要开发者有 Expo 经验。
评估维度与适配人群
技术门槛
- 高:需要理解代码结构与命令行(如 Cursor、Claude Code)。
- 低:用自然语言即可生成应用(如 v0、Lovable、Bolt)。
用户群体
- 技术开发者:关注可控性、可扩展性、代码质量(如 Cursor、Claude Code)。
- 非技术构建者:关注易用性、自动化、快速上线(如 v0、Lovable、Bolt)。
建议场景
- 复杂项目与多文件协作:Cursor。
- 网页原型与快速上线:v0。
- 教学与入门练习:Replit。
- 移动端快速试验:VibeCode App / Rork。
- 理解与演示实时后端:Chef(Convex)。
工具对比矩阵(2025 版)
| 工具 | 档位 | 技术门槛 | 适用人群 | 核心功能 | 优势 | 限制与风险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Cursor | S | 高 | 技术开发者 | 代码补全、重构、调试、代理(Plan Mode) | 社区与教程丰富、代理能力强、支持 Claude Sonnet | 非技术用户上手难,需要理解代码结构 |
| v0(Vercel) | A(非技术场景接近 S) | 低 | 非技术用户 | 前端生成、组件复用、模板、托管集成 | 与 Vercel 深度集成,原型到上线路径清晰 | 后端集成依赖第三方,灵活性低于 Cursor |
| Codex(OpenAI) | A | 中-高 | 技术/非技术 | 网页端对话式生成与迭代 | 模型迭代快、生态关注度高 | 自动化弱于 Cursor,复杂改动依赖人工组织 |
| Claude Code | A | 高 | 技术开发者 | 文件读写、代码生成与调试(Sonnet 4.5) | 模型能力强、适合复杂代码理解 | 近期性能波动,代理能力与更新频率不足 |
| Lovable | B | 低 | 非技术用户 | 一键生成前后端、内置 Supabase | 上手快,适合做 SaaS 原型 | 后端受限、扩展性与稳定性一般 |
| Bolt | B | 低 | 非技术用户 | 零配置全栈、常见集成 | 原型快、界面友好 | 模板与社区较小,复杂需求易卡 |
| Replit | B | 中 | 技术/非技术 | 在线 IDE、AI 助手、云运行 | 适合教学与实验,多人协作 | 国内访问不稳、商用需算运行时长、AI 能力一般 |
| Chef(Convex) | B | 低 | 非技术/技术 | 实时数据库与订阅 | 后端能力强、演示清晰 | 非商业化、功能面有限 |
| Rork / VibeCode App / Anything(移动端) | B | 低 | 非技术/技术 | 基于 Expo,一次打包双平台 | 移动端上线流程简化 | 生态新、稳定性一般、错误排查成本高 |
| Windsurf | D | 高 | 技术开发者 | 复杂项目构建(历史能力) | 技术面曾被认可 | 团队稳定性与信任度低,不建议押注 |
选型建议(按角色与目标)
- 技术开发者:优先用 Cursor,需要更强模型理解时可搭配 Claude Code 或 Codex;对自动化与跨文件改动的稳定性要求高时,Cursor 的代理模式更适合。
- 非技术构建者:优先用 v0,在前后端一体快速成型时可选 Lovable 或 Bolt;当要向可扩展的工程化方向演进时,尽早考虑导出与后端切换策略。
- 移动端试验:尝试 VibeCode App、Rork,接受早期生态的不稳定;有 Expo 经验会降低排错成本。
- 教学与初学者:用 Replit 开班或做实验,商用需评估运行成本与访问稳定性。
- 后端能力学习与展示:用 Chef(Convex) 理解实时与订阅机制,但不要作为核心生产系统。
- 团队与生态:功能相近时优先选择社区成熟、更新稳定、团队透明的产品;避免把主力工作押在团队不稳定的工具上(如 Windsurf)。
总结
我在选 AI 编程工具时,先看是否适配当前阶段的目标与团队角色,再看替换成本:能否导出代码、是否绑定某云厂商、生态是否可持续。功能强弱会变,但团队与生态的可靠性影响的是你的项目是否能长期维护。我的实践是同时保留 2~3 个主力工具(例如 Cursor + v0 + 一个移动端生成器),并在每个项目里留下“可手动接管”的出口,避免被单点工具锁死。这些经验希望能帮你在 2025 年更稳地把 AI 编程用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