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产品经理,我这段时间把图像生成模型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测试:需求评审要做高保真原型、营销同事需要快速出海报、教育内容也要图文搭配。
在连续一轮密集体验后,我对 Gemini 3 Pro Image也就是大家口中的 Nano Banana Pro,有了更清晰的判断:它的中文文字渲染和空间理解确实有明显进步,但是否值得为 4K直出和“thinking”能力付费,取决于你具体的场景。
性能表现:高效与精准的完美平衡
从官方数据来看,Gemini 3 Pro Image在文本生成图片方面的延迟接近20秒,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,延迟相对较低。在图片编辑方面,同样保持着较低的延迟表现。更令人兴奋的是,它对中文的支持特别出色,这对于中文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。




中文文字渲染:突破性的进步
我用Gemini模型将一张英文图片直接翻译成中文,效果令人惊艳。由于使用了Gemini的thinking能力,翻译质量非常高。虽然个别字(比如"德语"的"德")写得不够完美,但总体而言,相比GPT Image接近一半的错误率,Gemini的新图片生成模型表现实在太强了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两个数据:在德语和法语的单行文本渲染方面,错误率居然是0。起初我还不敢相信,特意去找了原图片核实,发现确实如此。这意味着在这些语言的单行渲染正确率上,Gemini达到了完全没有错误的惊人水平。
虽然当文字数量增多时,渲染正确率会快速下降,但在单行或少量文字的场景下,Gemini的表现堪称完美。有些中文字虽然不是标准的排版,但非常接近我们的文字,有点像手写字体的感觉。
价格与规格
Gemini 3 Pro Image的价格比2.5 Flash Image贵了不少,但它支持最高4K直出,这对于需要高质量输出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。
与其他模型的对比
| 维度 | Gemini 3 Pro Image(Nano Banana Pro) | Gemini 2.5 Flash Image | GPT 系列图像模型(参考 GPT‑5.1 + 图像编辑)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中文文字渲染 | 强,错别字显著减少,适合单行/少量文字 | 一般,成本低 | 因提示与版本而异,部分场景错误率较高 |
| 非中文单行文本 | 德/法单行文本在我样本中错误率为 0 | 一般 | 样本中错误更容易出现,需多次尝试 |
| 长文本密集排版 | 正确率下降快,需校对 | 下降更明显 | 需多轮编辑与拼接 |
| 空间理解(物理直觉) | 提升明显(倾斜液面等场景更合理) | 一般 | 视版本与提示而定,偶有不合理结构 |
| 分辨率 | 最高 4K 直出 | 较低 | 高分辨率需额外工作流或受限 |
| 延迟(文生图) | 约 20 秒级 | 更快 | 中等,受队列与平台影响 |
| 搜索/事实采集 | 官方端可见检索迹象,图文更贴近事实 | 有限 | 需手动提供事实或外部检索 |
| 编辑/重绘 | 文本替换、风格统一较稳,材质还原弱 | 基础可用 | 某些风格更好,但结构准确性不一 |
| 计数与版式一致性 | 偶发错误(9 宫格生成成 12 格等) | 易出错 | 依赖多轮提示与手工修正 |
| 价格 | 高 | 低 | 中高(视套餐与调用量) |
| 适合人群 | 需要高保真中文文本、4K输出版、空间关系可靠的设计/营销/教育团队 | 预算敏感、快速迭代的轻量场景 | 对特定美学风格有偏好、已有成熟编辑工作流的团队 |
使用门槛与工作流建议
- 平台:优先使用 Gemini 官方 Web 端,版式、排版与内容对应更稳定;第三方平台可能出现重复或版式弱化。
- 提示词:单次提示即可生成高质量结果,但长文本或严格规则建议拆分成多步提示(文本先生成、再排版)。
- 校验链路:事实类图(如财报)可用另一模型(如 GPT 5.1 Thinking)进行二次校验;尺寸类图需明确单位与精度,尽量避免自动标注作为唯一依据。
- 后期处理:对材质感(刺绣、金属等)与严格计数的画面,用矢量工具或版式软件进行微调,提升交付质量。
总结
如果你的日常工作对中文文字渲染、画面真实感与空间结构的合理性有明确要求,并且需要高分辨率输出,那么 Gemini 3 Pro Image 的价值是清晰的;特别是在官方端使用,它在文本准确性和排版的稳定性上更容易达到可交付的标准。
反之,如果你更看重成本与速度,或你的工作偏向特定风格(如卡通化 UI、游戏素材)且已有成熟的后期编辑流程,继续使用 Gemini 2.5 Flash Image 或 GPT 系列模型会更经济,同时把 Gemini 3 Pro Image 作为专项补充(例如中文标题、海报文案、空间结构要求高的场景)。
这次测试也提醒我:平台差异、提示词设计和后期校对仍是影响最终交付质量的关键变量。模型能力在进步,但把它放进可靠的生产流程,才是我们在团队里真正要解决的事。
注:以上体验基于个人样本与具体提示词,结果会受平台、版本与场景差异影响,建议结合自身需求做小规模试运行再决定采购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