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mini 移动端 App 的 Canvas 功能里,虽然界面仍标注“Gemini 2.5 Pro”,但生成质量有明显提升,尤其是图形与前端代码的稳定性和细节。
结合社区的对比反馈,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次尚未官宣的灰度上线。

如何现在就体验(移动端 Canvas)
下载并打开 Gemini 手机 App(支持 iOS 和 Android)。
登录你的 Google 账号。
在输入框左下角的工具栏点击“Canvas”。
选择“2.5 Pro”模型(UI 仍显示 2.5,但实际输出可能已升级)。
输入你的提示词开始生成。
注意:目前我的测试仅在移动端 Canvas出现质量提升,网页版同样提示词的表现并未同步升级。

不要被模型名称误导,以输出质量为准。
- 建议先将 App 更新到最新版本,并确保网络稳定。
- Canvas 的入口在输入框左下角的工具栏,若未显示,可能与地区或账户灰度有关。
如何判断你用到的是否是“新版本”
最稳妥的方法是做同提示词跨端对比:
在移动端 App 的 Canvas 与网页版的 Canvas,使用完全相同的提示词。
观察输出的完整性、可运行性、细节质量、错误率、生成时间。
推荐一个能快速拉开差距的测试任务:
SVG 矢量图生成(例如提示词:“画一个 Xbox 手柄的 SVG 图像”)。

我的结果:
移动端 Canvas 生成的图形在按键布局、阴影高光、磨砂质感的拟真度上更佳。
SVG 结构更规范(更少无效 path、合理的 group 分层、滤镜与渐变使用更稳健)。
在前端页面任务中,移动端输出更完整的资源与细节,而非占位符。
两个典型场景
1) SVG 图形生成
提示词:“画一个 Xbox 手柄的 SVG 图像”
- 移动端 Canvas:生成的 SVG 在层次、阴影和轮廓拟真度上更高,可直接嵌入网页使用。
- 网页版 Canvas:也能生成,但细节和图形结构更朴素,后期手工修正工作量更大。
2) 前端页面与交互动效
任务:为「AI信息Gap」设计一个深色主题、带 3D 粒子和动态扫描效果的页面。实际输出包含:
- 黑色背景与 3D 粒子动态效果,视觉与代码均可运行。
- “精选内容”卡片使用非占位资源,结构合理,样式与交互一致。
- 底部 CTA 与右侧扫描动效可用,配色与动效统一。
备注:链接展示因地区/账户不同可能有差异。
谁该尝试、适合做什么
| 维度 | 移动端 Canvas(显示 2.5 Pro,疑似升级) | 网页版 Canvas | 适配性建议 |
|---|---|---|---|
| 功能范围 | 图形生成、前端原型、交互迭代更稳定 | 基础生成可用,但复杂度与细节偏保守 | 需要更高视觉与代码完整度的任务先在移动端试 |
| 技术特征 | SVG 结构更规范、滤镜/渐变使用更稳健 | SVG 简化、细节较少 | 图形/动效需求明显的场景优先移动端 |
| 使用门槛 | 对非前端用户更友好,直接可用的产出更高 | 可能需要更多后期手工修正 | 设计师/产品可以先做低保真验证 |
| 适合人群 | 前端工程师、设计师、产品经理的原型与演示 | 通用文本/结构化内容生成 | 工程落地前仍需代码审查与性能评估 |
| 可用性状态 | 可能是灰度/A-B 测试,随地区/账户变化 | 稳定但未见明显升级 | 不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复现,建议自行对比 |
实操建议与注意事项
- 尽量选择能量化差异的任务(SVG、动态效果、组件化前端代码)。
- 记录评估指标:可运行性、结构规范性、视觉细节、错误率、生成耗时。
- 将移动端结果与网页版结果并排对比,避免单样本误判。
- 考虑到可能是灰度投放,结果会随时间和账户变化;不要用于生产关键路径。
- 关注官方公告与变更说明,避免因能力回退影响工作安排。
结语
从我这几天的对比结果看,移动端 Canvas 的生成质量确实“上了一个台阶”。如果你在做图形、快速原型或动效页面,值得现在就到移动端试一轮,并用同提示词与网页版做对照,基于数据判断是否适合你的工作场景。作为长期跟踪 AI 产品的技术产品经理,我会继续用结构化测试更新结论,如果你也做了实验,欢迎把具体任务和结果指标分享出来,便于大家形成更可靠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