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redits经济模式
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 Credits 到底耐不耐用。

这次 Qoder 在技术优化 + 手工压缩上下文的组合拳下,Credits 的耐用度提升了 50%。

也就是说,同样的 2000个 Credits,能干的事情更多了:
-
500-600 次问答
-
160-280 次 Agent 调用
-
20 次 Quest 模式
-
40 次 Repo Wiki 生成
换句话说,一份 Credits 顶过去1.5份用。
新手福利
如果你还没上车,Qoder 新用户也有免费Pro版福利:
-
注册就送 2周免费试用
-
直接给你 1000 Credits
-
所有核心功能都能体验
建议新用户可以按这个路径试:
先从简单项目入手,比如开个 Quest Mode 让AI帮你写个小工具,找找感觉。
试试 Repo Wiki,碰到复杂的开源项目,可以让AI帮你一键生成文档。
苏米也简单的整理了跟我之前使用过的几款IDE对比一下,看看差异在哪。
定价对比
工具 | 定价方案 | 免费试用/额度 |
---|---|---|
Qoder | Pro $20/月 | 2周免费试用 + 1000 Credits |
Cursor | Pro $20/月,Business $40/月 | 免费基础额度,功能有限 |
CodeBuddy | Pro $9.95月 | 免费版功能有限 |
Trae | Pro $10/月,首月$3 | 提供免费试用 |
核心功能对比
工具 | 核心功能点 |
---|---|
Qoder | Credits 模式更省(耐用度+50%);Quest Mode(自动生成小工具);Repo Wiki(生成项目文档);Smart Context Control(上下文可视化与压缩) |
Cursor | AI 辅助代码补全、Refactor;Git 集成;代码搜索与上下文管理 |
CodeBuddy | 类似 AI 结对编程;任务管理;项目协作;代码解释 |
Trae | AI 辅助开发环境;支持多语言;轻量化、可扩展插件生态 |
Smart Context Control
Qoder 新增了 Smart Context Control 功能
简单来说,就是它帮你可视化管理上下文:
-
当对话内容太长,它会提示你选择 Compact Chat(智能压缩) 或者 New Chat(开新会话)
-
压缩就像帮你做笔记,把之前的来回对话浓缩一下,节省 Credits,还能继续跟进同一任务
-
新会话则是换个全新话题时用,避免旧内容占用资源
这个小功能对我这种经常长时间和AI对话的用户来说,简直就是 Credits 省电模式。
Repo Wiki
另一个亮点是 Repo Wiki。它会自动为代码仓库生成结构化文档,像是项目架构、依赖图、技术说明,还会实时追踪变更。
实际用下来,两个好处很明显:
加速理解项目:不用再满世界翻代码,新人上手快得多。
AI帮你写代码更靠谱:因为 Agent 可以直接参考这些文档,生成的回答和建议贴合项目上下文,准确率更高。
项目实测
手头上有一个老项目,也是这前cursor做了一半没有做下去的项目,正好拿来测试一下!
第一步:分析项目并生成Repo Wik
这个应该很简单,这个过程是非常快的就完成了,而且生成了相应的 REPO_WIKI.md

第二步:获取优化方案
因为项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有之前的遗留问题,这次就让Qoder 来尝试解决一下

给了三个方案、具体实施建议和推荐实施路径

第三步:让Qoder自动规划的能力执行方案
采用任务计划的方式,分步执行,接下来就是自动任务的过程

耗时比较久,整个任务完成总共消耗了 252 Credits,还是比较省的

总结
整体体验下来,我觉得 Qoder 的20美元Pro版算是很有竞争力的选择:
性价比高:Credits 更耐用,做事效率更高
功能实用:Quest、Repo Wiki、Smart Context Control 都是刚需型功能
免费试用:1000 Credits + 两周时间,足够你深度体验
如果你已经在用 Cursor,不妨来对比下,看看是不是更适合你的工作流。
如果你还没试过类似的AI IDE,那这波免费试用,绝对值得一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