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+年产品经理聊聊产品、测测产品,产品人交流学习成长平台,按 Ctrl+D 收藏我们
关于我 留言板 小程序 标签云

苏米客

  • 首页
  • AIGC
    • AI最新动态
    • AI学习教程
    • AI工具集合
    • AI产品百科
    • AI编程开发
    • AI提示词
    • AI开源项目
  • Axure
    • Axure动态
    • Axure教程
  • 产品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产品设计
    • 苏米杂谈
  • 资源
    • 产品UI组件库
    • 开源图标库
    • 中后台框架
  • 书单
    • AI书籍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UI视觉
    • 产品研究
    • 其他类型
  • 下载
    • Axure组件
    • Axure原型
    • 文档报告
    • 素材资源
  • 登录
  • 首页
  • AIGC
    • AI最新动态
    • AI学习教程
    • AI工具集合
    • AI产品百科
    • AI编程开发
    • AI提示词
    • AI开源项目
  • Axure
    • Axure动态
    • Axure教程
  • 产品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产品设计
    • 苏米杂谈
  • 资源
    • 产品UI组件库
    • 开源图标库
    • 中后台框架
  • 书单
    • AI书籍
    • 用户体验
    • UI视觉
    • 产品研究
    • 其他类型
  • 下载
    • Axure组件
    • Axure原型
    • 文档报告
    • 素材资源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苏米杂谈

别再只会用 AI 干活了:差距真正拉开的,是系统设计思维

6小时前 苏米杂谈 26 0

最近和不少朋友聊 AI,发现一个有趣的趋势。很多人还停留在“用 AI 省时间、写代码、做点自动化”的阶段,但有一小部分人已经走得更远了,他们开始把 AI 当成一个团队成员来设计,把它融入完整的工作系统里。 这让我意识到:未来拉开差距的,不是“谁更会提问”,而是“谁能设计出一套高效的人机协作系统”。

从“会用工具”到“会设计系统”

拿 Claude Code 这种编程 Agent 来说,它确实能帮你写代码、做审查,但如果只是单点使用,效果很有限。真正的价值在于:

  • 你能不能把它纳入到任务管理、代码规范、测试流程里?

  • 你能不能把不同的 AI 分配成不同的角色,让它们像一个虚拟团队那样协作?

  • 你能不能设计出闭环的工作流,让 AI 输出的东西可追踪、可验证?

这就是“系统思维”比“单点使用”更强的地方。

七个关键维度:怎么搭建你的 AI 协作系统

如果要设计一套自己的 AI 协作系统,我觉得可以从这 7 个维度来考虑:

  1. 任务管理:最简单可以用 Markdown 待办清单,高级一点可以接 Jira/GitHub Issues。

  2. 规则制定:别只写模糊的提示,建立清晰的命令规范、编码标准和强制验证流程。

  3. 多 Agent 协调:就像一个小团队,PM 负责拆解需求,架构师做设计,开发写代码,QA 找 bug。

  4. 会话管理:避免上下文乱掉,建立统一的工作环境(比如用容器、并行分支)。

  5. 工具集成:接数据库、浏览器、测试框架,让 AI 能“动手”而不只是“说”。

  6. 开发到部署的闭环:比如让 AI 生成小规模 PR,人来审核,形成安全闭环。

  7. 上下文持久化:持续更新项目日志、文档、健康检查,避免 AI 每次都从零开始。

这些看起来有点像在给 AI 搭建“公司制度”,但这恰恰是未来真正发挥它价值的关键。

六种方法论:从随意聊天到结构化协作

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,也发现很多团队已经在摸索一些方法论,比如:

  • PRD 方法论:需求文档不再是写给人看的,而是写给 AI 去理解和执行的。

  • Spec 方法论:先定义规格,再让 AI 在明确上下文里写代码。

  • BMAD 敏捷团队:用多个 AI 扮演不同的角色,模拟真实敏捷团队。

  • PRP 五层上下文:把系统、业务、技术、功能、验证五层都讲清楚,AI 输出就更可靠。

  • 6A 工作流:从对齐需求到评估结果,一套完整闭环。

  • 项目管理法:用 GitHub Issues 做“全局状态”,让人和 AI 一起透明协作。

这些方法论的共同点是:把“随意对话”升级成“规范化协作”。

为什么系统思维才是长期优势?

我观察到,真正能适应 AI 协作的人,往往有几个共同特质:

  • 能把复杂问题抽象成模块

  • 习惯用“假设-验证-调整”的方式去调试

  • 对工具敏感,能快速判断值不值得学

  • 懂得设计流程,让人和 AI 分工更清晰

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程序员的天然优势?没错,但并不仅限于程序员。设计师、产品经理、数据分析师,其实也一样能做到。

关键在于,你愿不愿意把 AI 当成“合作者”,而不是“打工工具”。

我的建议:怎么开始?

选一种方法论开始实践:不要贪多,先跑通一个小闭环。

建立质量反馈循环:不追求完美,但要能迭代改进。

保留核心技能:在用 AI 的同时,也保持传统技能,避免完全依赖。

长期来看,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在于“谁会写提示词”,而在于:

  • 谁能做连接者,把 AI 能力和业务需求结合起来;

  • 谁能快速判断 AI 输出的质量;

  • 谁能设计出一套高效的人机协作系统。

总结

未来,AI 不只是一个工具,而是团队的一部分。

如果你只会“用 AI 干活”,那和别人拉不开太大差距;

但如果你能“设计系统”,让 AI 像团队一样协作,那你就是少数能抓住真正红利的人。

所以,别等完美的工具或框架,现在就开始试着搭建你的人机协作系统吧。

未来属于那些能在人机之间找到平衡的人。
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本站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;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别再只会用 AI 干活了:差距真正拉开的,是系统设计思维
#系统设计思维 #人机协作系统 
收藏 1
OpenAI 推出免费Prompt Packs:300+ 高质量提示词模板,覆盖产品、销售、工程全岗位
CodeFlicker:快手推出的AI原生IDE编程工具,基于Agent的AI编程,提供Jam模式和Duet模式等交互模式
推荐阅读
  • 产品经理的新挑战:Vibe Coding成为产品经理进入AI时代的必修课
  • AI 编程正在重塑产品经理
  • Prompt 只是起点,AI 产品经理真正要会的是这三件事
  • 提升效率:产品经理必学的规范流程图绘制技巧
  • AI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?需要懂哪些技术?
评论 (0)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分类精选
产品经理原型设计指南:产品经理如何快速绘制高质量原型?(附步骤与资源)
88512 10月前
AI 开发提速了 70%?为什么最后的 30% 仍然要靠人
5419 1周前
我把KISS复盘法交给AI,它变成了我的思维教练
3325 2周前
AI 编程正在重塑产品经理
3288 4周前
一文看懂所有产品经理岗位:从功能到AI,从C端到B端
3117 4月前
Dify:帮AI产品经理迈出的第一步
2028 1月前
AI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?需要懂哪些技术?
1937 1年前
聊一聊产品规划指南:从定义到执行,全面解读方法与工具
1916 10月前
亲测:为什么Cursor正悄悄改变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
1701 5月前
Frame0:免费手绘风格线框图绘制工具 ,轻松制作手绘风格的产品线框图
1676 10月前

文章目录

关注「苏米客」公众号

订阅推送更及时,手机查看更方便
分类排行
1 别再只会用 AI 干活了:差距真正拉开的,是系统设计思维
2 用 AI 学编程:产品经理的Vibe Coding之路
3 AI 开发提速了 70%?为什么最后的 30% 仍然要靠人
4 我把KISS复盘法交给AI,它变成了我的思维教练
5 AI Agent失控的根源:上下文工程是关键
6 AI 编程正在重塑产品经理
7 Dify:帮AI产品经理迈出的第一步
8 终于搞懂AI Agent了:从怎么做到做什么
9 Prompt 只是起点,AI 产品经理真正要会的是这三件事
10 一张图看懂AI智能体架构:产品经理的实战心得
©2015-2024 苏米客XMSUMI 版权所有 · WWW.XMSUMI.COM 闽ICP备14005900号-6
程序库 免费影视APP 花式玩客 免费字体下载 产品经理导航 Axure RP 10 免费Axure模板 Axure原型设计 Axure元件库下载 申请友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