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端已经不是单纯的“HTML+CSS”,而是进入了大前端时代。它既能支撑高性能的应用开发,也能承接后端服务,甚至扩展到跨平台全端开发。而AI的到来,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。
苏米经常测试和了解各种新的AI产品,就能发现现在打开市面上大多数AI产品,它们的界面都很相似,原因很简单:因为大家都在用同样的前端技术栈和组件库。对于想借助AI编程工具做开发的人来说,掌握核心的前端开源项目,几乎是必修课。
很多人以为 AI 能帮我们写完所有的代码,但真正去做一个 AI 应用时,前端框架和组件库依然是绕不过去的。
比如你想做一个 AI 聊天应用、AI 文生图工具,或者一个 AI 自动化小助手,光有模型是不够的,还需要一个好用、漂亮、流畅的界面。而这些体验的背后,靠的就是前端技术栈。

这次苏米整理了10个在AI编程时代必须了解的前端技术栈和开源组件库项目,它们涵盖了从构建工具、框架,到样式库和UI组件库的方方面面,如果你没有前端基础和经验,那必需补上这一课!
1. Vite
前端构建工具里最火的非它莫属!尤雨溪出品,Vite 6一出场直接引爆全场。官方说是“过渡版本”,实际是“降维打击”,人气直逼Webpack。

特点:启动速度极快、热更新流畅、支持多框架。
适用场景:开发SPA、Demo项目,不卡不卡不卡。
使用方法 装Node.js → npm create vite@latest
→ 按提示操作,项目直接生成。
开源项目对比: Webpack功能强但复杂,Vite轻量好上手,新手少掉几层头发。
2. Bun
“全能选手”级别的JavaScript运行时,GitHub近80k star。集打包、测试、启动服务于一体,工具链直接瘦身。

特点:原生支持TS、自带包管理、加载速度极快。
适用场景:追求极致性能的开发者必备,Vite、Next.js等框架都兼容。
使用方法:
官网下载安装 → bun init
初始化 → 秒建项目。
开源项目对比:
Bun像“新能源跑车”,Node像“老拖拉机”:前者快,后者稳。
3. React
前端“老大哥”React 19来了,新hooks(如useActionState)引发热议。

特点:组件化生态丰富、服务端渲染强、适合大型项目。
适用场景:企业级应用、大型项目的稳定首选。
使用方法:
装Node → npx create-react-app 项目名
→ 等待生成。
开源项目对比:
React:组件化、生态大;Vue:轻量、易上手。
4. Next.js
React的“黄金拍档”,全栈框架Next.js 15带着新特性登场,各大AI生成类应用的必选项,苏米此前测试过多年,都默认是这个框架。

特点:支持Server Actions、动态路由优化、Vercel无缝部署。
适用场景:AI编程应用快速生成必选,全栈应用、电商网站。
使用方法:
npx create-next-app@latest
→ 配置 → 拥有可直接上线的全栈框架。
开源项目对比:
全能选手:路由、渲染、部署都强,新手老鸟都适用。
5. Solid.js
GitHub 32k star,小众却高性能的“隐藏大佬”,对性能要求高的一定要了解它。

特点:无虚拟DOM、响应式极快、TS支持好。
适用场景:实时仪表盘、复杂交互项目、性能敏感场景等。
使用方法:
npm install solid-js
→ 语法类似React,上手容易。
开源项目对比:
比React/Vue更快,但生态略小。适合极致性能党。
6. Tailwind CSS
CSS原子化框架,讨论度爆炸但用户越来越多,AI编程界和Next.js黄金技术栈组合,很多大佬的提示词里必填的选项。

特点:快速出UI、打包体积小、主题灵活可定制。
适用场景:快速原型、官网、需要统一视觉风格的项目。
使用方法:
npm install tailwindcss
→ 配置 → HTML里直接用类名。
开源项目对比:
和Sass/LESS比更高效;和组件库比更灵活。
7. Astro
静态网站生成器新晋Web 框架,主打内容优先。2025年新增SSR和ISG,适合快速构建内容站,页面几乎不带JS,加载速度比静态图片还快,用户打开秒进等特点。

特点:零JS输出、Markdown支持、混合多框架。
适用场景:博客、文档、企业官网。
使用方法:
npm create astro@latest
→ 选模板 → 写Markdown → 上线。
开源项目对比:
比Gatsby更轻快,适合内容驱动网站。
8. Tauri
轻量级跨平台桌面应用框架,Rust驱动的桌面应用开发框架,Rust加持,比Electron轻量数倍,运行起来也比Electron流畅太多。

特点:体积极小、Rust加持安全高性能、跨平台。
适用场景:桌面工具类应用、多平台客户端。
使用方法:
装Rust → npm install -g @tauri-apps/cli
→ tauri init
→ tauri build
。
开源项目对比:
Tauri轻快,Electron已经太笨重了,新项目推荐Tauri。
9. Ant Design
React企业级UI库,苏米作为产品经理必备的一个组件库,中后台项目快速构建必备,React/Vue开发者常用。

特点:组件齐全表格、表单、导航应有尽有、TS支持完善、支持多语言国际化友好。
适用场景:中后台管理系统、企业级产品。
使用方法:
npm install antd
→ 引入组件即可使用,还能自定义主题。
开源项目对比:
比其他库更全、更成熟,团队协作无压力。
10. Element Plus
Vue 2经典Element UI库的Vue 3最新版,国内前端快速开发的必备组件库之一,继承了Element UI的优秀基因,专为中后台而生,社区活跃度和生态也在持续扩展。

特点:组件成熟、文档详细、主题可定制。
适用场景:Vue 3 中后台管理系统首选,开发效率高、生态成熟。
使用方法:
npm install element-plus
→ 在入口文件里引入 → 即可直接使用。
开源项目对比:
作为Vue 3的主流UI库,比其他库更成熟稳定,社区资源丰富,中后台项目闭眼选。
我的思考
在AI编程浪潮下,前端技术栈的重要性不降反升。一方面,AI可以帮助生成代码、组件,但另一方面,选择合适的开源项目仍然决定了开发体验和最终的产品质量。
如果你是刚入门AI编程的开发者,我建议从 Vite + React/Next.js + Tailwind CSS 这些组合都去了解和尝试,避免千篇一律,如果有需要可以再逐步根据需求探索Solid、Astro、Tauri等更专业的框架。
对我来说,最大的感受是:AI确实在改变写代码的方式,但打好技术栈的地基,依然是做出好产品的核心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