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I 生成视频的过程,其实和电影创作惊人地相似:你写下的每一个词,都在告诉模型——镜头该怎么运、光线该从哪照、人物该如何呼吸。
而Sora的强大之处,不在于懂你写什么,而在于理解你想拍什么。
提示词 ≠ 指令
许多人写Sora提示词时,像在发命令:“生成一个漂亮的街道”、“人物走过房间”—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
Sora 2 的官方指南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:
“想象你在给一个从没看过分镜的摄影指导做简报。”
你需要告诉它的不只是“拍什么”,而是为什么这样拍。
一条好的提示词,就像一张完整的故事板:
-
有镜头语言(wide shot、low angle)
-
有情绪氛围(warm backlight, tense mood)
-
有动作节奏(takes four steps, pauses, pulls the curtain)
-
还有光影逻辑(soft window light, cool rim from hallway)
这时,AI 不再是机械执行,而是变成了你的合作摄影师。
技术之外
Sora 2 的参数设置看似冰冷(model、size、seconds), 但它背后其实是完整的“视觉语法体系”:
-
分辨率 决定了质感与细节;
-
镜头类型 决定了叙事距离(广角讲空间,长焦讲情感);
-
快门与滤镜 决定了运动的“节奏感”;
-
光线与色调 则决定了观众“情绪的温度”。
这就像电影语言的重建,只不过导演不再拿摄影机,而是拿提示词在“拍电影”。 Sora甚至建议用户用“故事板式”的Prompt结构,去描述每个镜头的构成—— 这其实在培养一种新的视觉写作能力:Prompt Literacy(提示素养)。
AI影像创作
我越来越觉得,AI影像创作的门槛正在从“技术”转向“表达”。 当一切都能通过文字生成,我们拼的就不是参数调教,而是—— 你能否用文字,让机器“看见”你脑海中的画面。
在Sora的世界里:
-
Prompt是剧本
-
参数是摄影机设定
-
Image input是分镜
-
Remix是剪辑台
AI不是在帮你“生成内容”,而是在帮你“实现想象”。
Sora 提示词结构指南
一个优秀的 Sora 提示词,不是堆砌形容词,而是像电影分镜那样去“描述画面”。 你写下的每一个词,都是在告诉模型——镜头怎么拍、光线怎么打、情绪如何流动。
一、提示词写作思路:像画故事板一样描述
在编写提示词时,可以将场景拆解为以下几个维度:
-
🎥 镜头取景与景深:确定画面构图与焦距。
-
🕺 分步骤描述动作:让动态镜头更自然流畅。
-
💡 灯光与色调设定:决定情绪氛围与空间层次。
-
🎯 用独特细节锚定主体:通过小细节增强真实感。
❌ 糟糕示范
-
“一条美丽的街道”
-
“快速移动”
-
“电影感”
✅ 优秀示范
-
“湿漉漉的沥青路面,斑马线,霓虹灯在水坑中的倒影”
-
“骑车人蹬了三下踏板,刹车,停在人行横道前”
-
“2.0倍变形宽银幕镜头,浅景深,体积光”
二、摄影机设置(Camera Setup)
参数类型 | 示例 | 说明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镜头类型 | 32mm / 50mm 球面镜头 | 指定焦距与镜头类型(球面 / 变形) | 控制视角范围与画面变形 |
广角镜头(16–35mm) | – | 适合拍宽阔场景 | 增强空间感,建立镜头 |
中焦镜头(35–85mm) | – | 接近人眼视角 | 自然透视感 |
长焦镜头(85mm以上) | – | 压缩空间,突出主体 | 营造亲密感,背景虚化 |
2.0倍变形宽银幕镜头 | – | 经典电影宽画幅 | 水平眩光与电影质感 |
滤镜类型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Black Pro-Mist 1/4 | 柔化高光,降低对比 | 梦幻、复古氛围 |
CPL 偏振镜 | 控制反光与偏振光 | 消除水面、玻璃反射 |
ND 滤镜 | 减少进光量 | 明亮环境下保持浅景深 |
快门设置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180°快门 | 标准电影快门 | 自然运动模糊 |
90°快门 | 快速动作场景 | 画面更锐利 |
360°快门 | 延长曝光 | 柔和、梦幻模糊感 |
三、光线控制(Lighting)
参数类型 | 示例 | 说明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光源方向 | “自然阳光从左侧低角度射入(早上7:30)” | 指定光源位置与时间 | 控制阴影方向与长度 |
顶光 | – | 从正上方照射 | 强阴影,戏剧感 |
逆光 / 背光 | – | 光源在主体后方 | 轮廓光、剪影效果 |
侧光 | – | 从侧面照射 | 强调纹理与立体感 |
光源质感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柔和窗光 | 漫射、均匀 | 平静、温柔氛围 |
硬光直射 | 边缘清晰 | 高对比度、张力强 |
体积光(丁达尔效应) | 光线穿过灰尘 / 雾气 | 增强空间与深度感 |
色温与氛围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暖色逆光(2700–3200K) | 柔和轮廓光 | 温馨、怀旧 |
冷色边缘光(5000–6500K) | 月光感 | 冷静、孤寂 |
琥珀晨光 | 金黄调 | 希望、活力 |
补光方式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银色反光板 | 柔化阴影 | 平衡光比 |
场景内灯光补光 | 台灯或屏幕光源 | 自然光线逻辑 |
Negative Fill | 用深色吸光 | 增强阴影深度 |
反光控制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调整CPL角度 | 减少反光 | 清晰干净 |
保留微弱眩光 | 当成风格元素 | 增加真实感 |
氛围营造 | 示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轻雾、废气、光束 | 增加空气介质 | 增强层次感 |
灯光渐暗 | 动态变化 | 表现时间流逝 |
四、调色方案(Color Grading)
参数类型 | 示例 | 说明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高光色彩 | 琥珀清晨光 | 决定画面最亮区域色调 | 温暖、黄金时刻感 |
中间调 | 冷暖分离,中性平衡 | 影响整体层次 | 电影感、立体感 |
暗部色彩 | 略带青色的阴影 | 控制画面深度 | 现代、冷调风格 |
锚点色调 | 琥珀、奶油、胡桃棕 | 保持跨镜头一致性 | 怀旧、统一视觉风格 |
胶片质感 | 细颗粒、暗角、轻微色噪 | 模拟胶片特征 | 增强真实与质感 |
五、提示词模板结构(Storyboard Prompt Template)
一个清晰的提示词应该像你在分镜图上勾勒镜头那样有层次。 虽然没有“一刀切”的万能模板,但下面这套结构能帮助你建立系统化描述:
[散文式场景描述]
例:“清晨的地铁站,空气中有轻雾,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天花板。”
摄影:
- 摄影机镜头:[构图与角度]
- 情绪:[整体基调]
动作:
- [动作1:明确节拍]
- [动作2:互动或过渡]
- [动作3:结尾或转场]
对白:
- [角色]:“[简短台词]”
背景音:
[环境氛围描述,如“远处传来火车进站的声音”]
总结
“一个好的 Prompt,不是命令,而是剧本。”
写提示词的核心不是控制,而是表达。
就像导演给摄影师的说明书一样,
你要用文字去描绘节奏、光影、温度和情绪。
当你能把画面“说清楚”,Sora 就能把它“拍出来”。
Sora 2 提示词指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