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Q是什么?
AQ 的定位很清晰,它不是万能的 AI,而是一个垂直深耕医疗领域的“健康管家”。

对我来说,它解决的第一个痛点,就是“健康焦虑”。
-
看不懂体检报告?拍张照片上传,几秒钟就能帮你划重点,告诉你哪些指标需要关注。
-
遇到小毛病?直接在对话框里问,它会给出清晰的处理建议,还能追问细节,模拟医生的问诊。
-
担心突然状况?它能对接智能手表、血糖仪这些设备,主动监测数据异常。
-
需要就医?不用再到处找医院、科室,AQ 直接帮你推荐医生,甚至一键挂号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它不像通用 AI 那样“只答一半”。我测试了一次“蛇咬伤怎么办”,它不仅立刻给出急救建议,还自动引导我进入“AI 急诊室”,追问咬伤时间、部位、症状变化……整套体验下来,就像在和一个专业医生交流。
深度体验
目前AQ支持两种方式使用:
App:安卓端苹果端直接在应用商店里搜索“AQ”就能下载

小程序:支付宝搜索“AQ”,点击“AQ-AI健康管家”进入小程序即可使用

我是 iPhone 用户,所以直接在 APPstore搜索“AQ” 并下载。

打开后就是一个对话框,上面还有快捷入口,比如「AI诊室」「拍皮肤」「拍报告」等提示操作,还可以直接进入服务搜索,支持医生分身、减重专区、健康生活、就医医保。

我试着进入「AI诊室」与它对话式沟通,把我的一些症状通过直接语音的方式发给它,很快就得到了AI诊室的结论、建议的科室,甚至连支持挂号的医院和科室入口都提供了。

几次体验让我觉得它特别值得推荐:
-
望诊功能:上传皮肤照片,它能结合图谱快速初步判断病症。
-
语音播报:对长辈尤其友好,问完问题后还能自动读出来。
-
挂号和购药:以前看病,光找合适医院和医生就要来回折腾,现在它直接把入口给到我,还能在线买药。
-
医保咨询:我随口问了一句医保相关问题,它立刻给出准确答案,连“去哪里查”都省了。
整套流程下来,就像从发现问题到就诊的闭环,被 AI 悄悄铺好路,我只需要跟着走。
AQ靠不靠谱
为什么 AQ 能让我觉得更靠谱?核心原因在于它不是通用 AI,而是真正的“医学博士”:
-
专业大模型:背后是蚂蚁自研的医疗大模型,训练数据来自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,上千位医生的专业打磨。
-
医生共建:很多三甲医院的专家都参与了 AI 分身的训练和评估,确保回答不“瞎说”。
-
安全可信:它通过了权威机构的医疗健康大模型评估,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业内属于顶尖水平。
-
技术突破:比如自研的 ADMIRE 多模态识别架构,能更精准地读懂复杂的医学报告。
这些底层保障,让 AQ 不只是个“会说话的搜索引擎”,而是真正能帮我做事的健康管家。
我的感受
说实话,AQ 并不是来取代医生的,它更像是一个 “健康的前哨站”:
-
在身体还没出大问题之前,它能帮我发现风险。
-
在日常信息洪流里,它能帮我分辨靠谱与否。
-
在挂号、就医的复杂流程里,它能让我少走弯路。
对我这种年轻人来说,它是缓解焦虑的好帮手;对长辈来说,它可能会是个贴心的“谣言粉碎机”和“用药提醒器”。
健康焦虑这件事,本质上是“未知”带来的恐慌,而 AQ 的价值,就是把这种不确定性变得更透明、更清晰。
总结
这次体验让我意识到,AI 在医疗领域的真正价值,或许并不是“替医生做诊断”,而是 让普通人更容易接触到专业、可信的健康信息。
AQ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——它让“看病”不再只是一次被动的体验,而是一种随时可得的“安心感”。
我会继续关注它的迭代,期待它能在更多场景里发挥作用。
希望以后我们不再因为信息差、挂号难、报告看不懂而焦虑,而是真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