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乍一看,这只是“选了一个后端服务”,但仔细想想,其实背后藏着的是一场关于 AI 基础设施 的布局。
大厂的 Supabase 动作
阿里云:直接推出了 Supabase 服务,等于把 Supabase 纳入了云生态。

腾讯 CodeBuddy:选择和 Supabase 原生集成,用它来承载代码辅助工具的数据。

字节 Trae Solo:同样把 Supabase 接入到产品里,强调的是“快”和“开箱即用”。

n8n、Dify.ai:天然集成 Supabase,顺手就能拿来做数据存储和实时处理。

这些动作看起来各有不同,但目标一致:降低 AI 产品的基础设施门槛。
为什么是 Supabase?
Supabase 本质上是“开源版 Firebase”,但更强大也更自由。

它的底层基于 PostgreSQL,这让它在 AI 应用里有天然的优势:
数据库层优势
-
PostgreSQL 本身就是工业级的关系型数据库,支持复杂查询、多表关联。
-
在 AI 场景下,用户对话记录、知识库、标注数据,这些结构化信息都能很好地管理。
-
相比 NoSQL,它更适合有复杂逻辑的 AI 应用(比如智能体多步任务)。
实时 API
-
通过订阅机制,数据库变化能实时推送到前端。
-
聊天消息、任务状态更新、AI 推理结果,都能“秒到”用户端,无需轮询。
Serverless 扩展
-
用 Deno/TypeScript 写轻量函数,把 AI 调用逻辑直接塞进去。
-
小团队甚至不需要维护完整后端,AI 应用就能跑起来。
一体化能力
-
数据库、认证、存储、API、函数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。
-
避免了技术栈碎片化的问题,更适合快速验证 AI 产品。
开源可控
-
大厂选它,不光是因为好用,还因为避免被厂商锁定。
-
在 AI 这个高速迭代的领域,留好后门、保持可控,是战略考量。
Supabase 在 AI 产品的典型应用场景
AI Agent 的“记忆存储”
每个智能体都需要记忆,比如用户偏好、对话历史、任务上下文。
Supabase 基于 PostgreSQL,可以很自然地存储这些结构化数据,支持复杂查询和多表关系。
比如:一个智能客服 Agent,可以快速查找用户过往的对话和订单信息,做到上下文无缝衔接。
RAG(检索增强生成)知识库
RAG 系统的核心是“存储 + 检索”。
Supabase 的数据库配合向量插件(如 pgvector),可以存储文本向量,实现高效语义检索。
适合做企业知识库、文档问答系统,开发者不用额外搭一套复杂的向量数据库。
实时协作类应用
AI 文档助手、AI 协同编辑器,都需要多人实时同步。
Supabase 的实时 API,可以让数据库的更新自动推送到前端。
这样,AI 生成的内容、用户的修改、系统的推荐,都能“实时”出现在协作界面里。
AI 驱动的工作流/自动化平台
像 n8n、Dify.ai 这类平台集成 Supabase,就是为了让用户在工作流里直接存取数据。

例如:一个自动化流程可以把 AI 处理过的邮件内容直接存入 Supabase,再触发后续任务(通知、统计、归档)。
多模态应用的数据管理
AI 产品里不仅有文字,还会涉及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。
Supabase 的存储(Storage)功能,可以直接管理这些文件,并设置访问权限。
典型场景:AI 绘图平台保存用户生成的图片,AI 视频应用存储用户上传的素材,所有权限可控。
轻量级 AI 后端服务
开发者可以用 Supabase 的 Edge Functions 写轻量后端逻辑,比如调用 OpenAI API、做数据清洗。
适合小团队或独立开发者,不需要自己维护服务器,就能跑一个完整的 AI 应用后端。
我怎么看
在我看来,Supabase 被大厂选中的意义不仅在于“省时省力”,更在于它已经逐渐变成了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。
-
对 大厂 来说,Supabase 是快速孵化新产品的中间层,可以试错、迭代、探索。
-
对 独立开发者 来说,它是零门槛的后端解决方案,省掉了大量工程成本。
-
对 整个 AI 行业 来说,它可能会成为一种“默认选型”,就像以前大家都会用 MySQL 一样。
如果把 AI 比作一栋大厦,那么 Supabase 就是那块“快搭又结实的地基”。未来的 AI 应用,不管是 Agent、协作工具,还是企业级解决方案,背后可能都少不了它的影子。
总结
大厂为什么都在布局 Supabase?答案其实很直白:一切都是为了 AI 基础设施。它解决了数据、实时、认证、扩展这些老大难问题,而且开源可控,既能支撑独立开发者的小项目,也能服务大厂的战略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