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 OpenAI 推出 Atlas 浏览器(把 ChatGPT 直接塞进浏览器),到 Perplexity 发布 疯狂补贴拉用户,再到 Google、Microsoft 轮番往自家产品加 AI 功能——浏览器这门“老生意”,突然又热了起来。
就在大家都在卷“AI 浏览器”概念的时候,一款完全不走主流路线、从零写起的独立浏览器 Ladybird,悄悄冲上了 GitHub Trending 第一,拿下 5 万多 Star。

它不基于 Chromium,也不用 Firefox 引擎,而是自己造了一个全新的浏览器内核。
甚至连 GitHub 的联合创始人都为它投了一百万美元。
这不是又一个“AI 加持”的浏览器,而是一场“重做互联网底层技术”的独立革命。
项目简介
Ladybird 起源于一个叫 SerenityOS 的业余操作系统项目。

最初它只是一个简单的 HTML 查看器,但在 2024 年 6 月,创始人 Andreas Kling(前 Apple、前 WebKit 团队成员)决定把它独立出来,专注于浏览器方向。
目前团队已经有 8 名全职开发者,并获得 GitHub 创始人的捐赠和多家科技公司的支持。

目标很明确:
打造一个完全独立、没有任何大厂代码依赖的现代浏览器引擎。
技术亮点
Ladybird 的最大特点是:彻底自研,不抄一行 Chromium、WebKit 或 Gecko 的代码。

它包含两个核心组件:
-
LibWeb:独立的渲染引擎
-
LibJS:自研的 JavaScript 引擎
这种从底层重写的方式虽然“硬核”,但也让它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。
每个标签页、图片解码、网络连接都运行在独立进程中,这意味着即使一个页面崩溃或含恶意代码,也不会拖垮整个浏览器。
这种“多进程沙箱架构”,让 Ladybird 在安全性上天然领先。
当前状态
Ladybird 目前还处在 pre-alpha 阶段,官方直言“仅适合开发者使用”。

但测试结果显示,它的成长速度令人惊讶:
-
Web 标准兼容性:在 Web Platform Tests 中排名第 4
-
JavaScript 实现:在 test262 测试中排名第 2
-
CSS 支持度:Selectors 1–3 完全通过,第 4 级也达 53%(Firefox 为 71%)
更令人意外的是,它已经可以正常加载 Gmail、Google Calendar、Figma 这样的复杂网站。
当然,界面现在看起来像 Windows 3.1,速度也不快。 但团队计划在 2026 年发布 Alpha 版,2027 年 Beta,2028 年推出正式版。
部署与开发
目前 Ladybird 支持 Linux 和 macOS,Windows 用户需要通过 WSL2。
项目没有提供预编译版本,得自己手动编译——第一次构建可能要花 1–2 小时。
开发社区在 Discord 上非常活跃,每周都有新成员加入,#build-problems 频道里专门帮人解决编译问题,CI 也在稳步通过。
适合谁?
Ladybird 适合两类人:
开发者 / 架构师 —— 想研究浏览器引擎底层架构、渲染和 JavaScript 实现;
开放网络拥护者 —— 不想被 Chrome、Edge 生态绑架,关心网络开放性与多样性。
如果你属于这两类人,Ladybird 值得你编译一次。
总结
Ladybird 不是一款你现在就能日常使用的浏览器,但它代表了一种稀缺的精神——独立、自主、长期主义。
它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挑战 Chrome,但它能让开发者重新拥有探索“Web 基础设施”的可能性。
当 AI 浏览器们在比谁“更聪明”的时候,Ladybird 选择了做一个“更自由”的浏览器。
这,或许才是 Web 的未来。
项目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