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互设计是用户与程序之间的互动过程,它涉及到用户的操作和程序的相应反馈。并非所有用户操作都需要反馈,这需要根据产品需求来决定。
交互设计的关键要素
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包括六个关键要素:主体、触发、情形、动作、目标和设置。
交互设计是为了满足产品需求而存在的,它是产品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描述交互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主体、触发、情形、动作、目标和设置。例如,当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并验证成功后,显示“登录成功!”的提示信息。
在进行原型设计之前,需要确认是否具备撰写产品需求文档的能力。如果不具备,应先学习这方面的知识。
原型设计是将抽象的文档具象化,使其变得可见、易于理解,从而便于用户理解和反馈,实现有效沟通。
将交互描述转化为原型
以下是将交互描述转化为原型的具体步骤:
-
准备相关元件,如按钮和文本标签。
-
修改元件的默认文字,并隐藏提示文本标签。
-
添加交互设置,包括找到主体、选择触发事件、设定情形、选择动作、选择目标元件和设置具体操作。
例如这里以用户登录操作为需求,在画布中,拖入一个按钮元件和一个文本标签元件,按钮元件的默认文字需要修改为“登录”,文本标签的默认文字修改为“登录成功!”,然后,将用于提示的文本标签元件隐藏;
![](http://www.xmsumi.com/storage/picture/20240808/1133250e75936eb7952fc04779702186.png)
隐藏的操作,在样式面板中,有一个眼睛图标,这个图标一般也会出现在快捷工具栏的最右侧,至此完成了一个交互基础元素的创建;
交互设置的详细步骤
-
找到主体:选中触发交互的主体元件。
-
选择触发事件:点击“单击时”选项。
-
设定情形:如果需要,设置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反馈。
-
选择动作:点击“显示/隐藏”选项。
-
选择目标元件: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显示的元件。
-
设置具体操作:选择“显示”选项并保存设置。
最后,根据前面的交互描述,用户在点击登录按钮时存在多种情形,我们可以将鼠标指针停留在“单击时”的文字上方,然后,点击此时出现的“启用情形”按钮。
在新打开的窗口中,可以设置情形的名称为“验证成功”,并设置验证成功的条件。
完成后我们可以在交互面板中,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交互的描述信息
总结
交互设计是确保用户与程序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。通过理解交互的基本概念、描述交互、以及将描述转化为原型,可以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。在进行原型设计之前,确保具备撰写产品需求文档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