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刷到一个国产新项目——Gaga AI,一句话总结:
一张照片 + 一段台词 = 3分钟后出片,效果像电影片段。
听起来像Sora的平替,但重点是——它已经免费全量开放,无需邀请码,上线地址:。

我第一时间冲了进去体验,结果可以说是:惊喜大于预期。
实测体验
Gaga AI 背后的 GAGA-1 视频模型 是 Sand.ai 团队打造的,他们不是做“AI说话”,而是死磕一个方向——让AI学会“演”。 不只是嘴动得对,而是表情、语气、情绪都能对上,连背景音都自动生成。
实际操作极其简单:
上传一张图片(或者用AI直接生成首帧图),输入台词/提示词,选择参数

等待几分钟,自动生成视频

目前支持:
-
视频长度:最长 10 秒
-
分辨率:最高 720p
-
比例:16:9
-
实测生成速度:10秒视频 < 5分钟 建议在电脑端体验,网页操作更顺畅。
我第一次上传的还是剧照截图,结果AI把那种「微妙的嘴角上扬」和「眼神转折」都学了个八九不离十,看得我有点惊。
AI“演员”的专业素养
1. 音画同出,才有灵魂
Gaga AI 的最大突破是声音和画面同步生成。
传统方法是“先画后配”,但这样人物表情和语气往往脱节。
Gaga直接把声画融合生成,这种“一体感”是AI视频自然流畅的关键。
2. 表情与口型的「演技细节」
我试着上传了几张不同演员的剧照,它在嘴型、情绪、甚至眼神细节上都能对应生成,整体逼真度远超同类产品。
3. 支持双人“对手戏”
更惊喜的是,它能在单画面中生成两个人物对话。
我随手找了两张图测试,只要原图清晰,双人互动的表情也能保持稳定,场面竟然有点戏剧感。
4. 多语种也能演
Gaga AI 自带的语音合成(TTS)效果出奇地好,我测试了中文、英文、西语都挺自然。
这让我突然想到,如果品牌有一张静态海报,现在是不是可以直接“变成”多语言的广告视频了?
提示词的关键技巧
玩了一圈后,我发现提示词在生成质量上真的很重要。
Gaga的格式和影视剧本思维很像:
-
台词用引号“”括住,是角色要说的话。
-
情绪、动作、停顿等导演指令用括号()括住。
-
语言要一致,比如想生成日语对白,文字和括号内说明都用日语。
-
视频时长要和台词字数匹配:
-
短句 ≈ 5秒
-
长句 ≈ 10秒 这样不会出现“卡顿”或“掉字”问题。
-
我总结的结构是:
情绪 + 台词 + 环境 + 摄影参数 + 音效/氛围
一个实用示例
(语气轻柔,音色温暖)“现在,跟着我的声音,一起慢慢放松。”
(停顿两秒)
“闭上眼睛,感受每一次呼吸都带走疲惫……”
生成出来的效果,真有那种ASMR治愈感。
使用感受
体验完后我觉得,GAGA-1 模型确实在“表演”层面领先了一步。
但它也有明显的边界:
-
远景镜头下细节模糊
-
多角色场景稳定性不足
-
镜头切换和动态视角受限
不过这并非缺点。对需要“单角色高质量演绎”的视频创作者来说,这种稳定单镜头反而是优点。
更重要的是,Gaga AI 展示了一个方向:
在AI视频赛道里,“不什么都做”,而是“把一个点做到极致”。
Sand.ai 没去卷生成速度、分辨率这些指标,而是专注在让AI演得像人。
这种聚焦策略,反而让他们在最难啃的领域拿到了突破。
结语
Gaga AI 给我最大的启发是——AI不只是生成画面,而是在学习人类的“情绪表达”。
这点,才是真正让AI视频走向电影质感的关键。
最值得点赞的是,它完全开放,没有搞限量、内测、邀请码那一套。
想体验的朋友现在就能直接上去试,趁还没加额度限制,建议猛猛冲。
官网: